转眼之间,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期末考试也在大家紧张忙碌中结束了,孩子们迎来了第一个寒假,虽然考试已经成为了过去,但在这里还是要对试卷进行分析,也作为一段工作的总结。本班实有56人,参考55人,在数学考试中有9人获得满分,他们是:胡添翔、刘匡越、杨双瑞、张闰、林灏、施与同、付柏翔、郑曼伟、王若涵。41人的成绩在90分以上,3人80分以上,2人70分以上,没有不及格人数。
从试卷上看:
第一题考查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问题主要集中在“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例如:10-4-( )=0、( )+( )=3+8等由于是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有9名学生在此大题出错,有张瀚升、刘洪源、李坤阳、龙邦骐、张云清、林雨晨、蔡卓言、梁芷杭、陈桉琪。此题整体得分率较高
第二题考查学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
由于学生掌握较好,仅张云清、陈桉琪两名学生出错,得分率较高。
第三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1题看图写数,学生虽然已经建立数的概念,但估算不是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对题意不够理解,所以学生答题情况不好。第2题学生对数的计数单位理解还不够彻底,回答19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它的两个相邻数是( )存在概念模糊,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巩固。第4题中数出各图形个数,学生有丢数的现象,说明学生不够细心,也没有完全掌握科学的方法。按规律写数和比大小中依然有个别学生不细心答题而出错。失分人数较多,有赵奕涵、张彧羡、马铭泽(4分),李昌琦(3分)、许睿博、佟欣一(5分)、李坤阳(5分)、张雨桐(3分)、龙邦骐(7分)、张轼卓、吕鑫、郭炎奇、刘奕颉、张云清、林雨晨、于宜加、腾翊、尹沛瑶(4分)、康诗琪、孙铭阳(4分)、梁芷杭(3分)、吕晴、赵思然、曹昀晖、江边雨、刘凯硕。
第四题考查学生利用“一一对应法”或数一数的方法对物体的多少进行比较。
第1、4题没有失分现象,第2、3题失分较多,学生对“谁比谁多几个、少几个”的问题不够理解,说明平时类似这样的练习不够,应该加强学生对类似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此题出错的有马铭泽、刘洪源、蔡卓辰(4分,属于丢题)、佟欣一、林鑫宇、李坤阳、张雨桐、龙邦骐、吕鑫、郭炎奇、郝志煜、刘奕颉、丁鑫、刘育宁、康诗琪、孙铭阳、张紫临、吕晴、赵思然、江边雨。
第五题考查的是学生数出每种平面图形的个数并根据结果绘制统计图的能力。
从卷面上看到学生对图形的分类掌握比较牢固,数的比较准确,统计图的绘制也很数练,整体得分率较高,仅有刘育宁一人数错。
第六题考查学生根据钟面写出具体的时间,由于平时掌握比较扎实,整体得分率较高。
但还有个别学生对“半时”的认识还存在着问题,还有“6时”这一时刻有个别学生也错写成“12时半”,出错的学生有张彧羡、丁鑫、刘育宁、尹沛瑶、孙铭阳、江边雨。
第七题考查的是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能力,学生根据图示和文字叙述理解题意。题目如下:
问题集中在第2、4题,因为给予的信息较多,学生不能很好分析每个数学信息之间的关系,并且这两题超出平时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困难,第2题列式为“4+6=10”的人数较多,有25人列示错误,第4题有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而没能列出正确算式,说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急待提高。
此答题没有失分的学生有赵奕涵、许睿博、胡添翔、刘匡越、林鑫宇、杨双瑞、张闰、林灏、施与同、付柏翔、于宜加、郑曼伟、尹沛瑶、王若涵,他们真了不起!
以上是本次试卷分析,如果不到之处还请见谅!
评论